10月1日晚,入夜后的长沙湘江剧场,新中式湘剧《聂小倩》正在上演,台下几乎满座。与传统戏曲不同,《聂小倩》的舞台延伸至观众席,让观众成为“群演”,能够近距离感受角色的情感波动,甚至参与剧情的走向。
▲沉浸式新中式湘剧《聂小倩》舞台照
“在长沙,连看剧都成了沉浸式体验。”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小姐惊喜地发现,不止如此,长沙还推出了“戏剧巴士” 让她在车上就能看演出,还能与演员互动。这个国庆假期,像陈小姐一样为体验买单的游客不在少数。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购物,打卡网红景点,而是愿意为情绪价值付出时间和金钱。
在长沙,各种沉浸式文旅新业态正强势崛起,用情绪价值撬动消费新蓝海,情绪经济的“火苗”,这样在一个个沉浸式的文旅场景中被“引爆”,从夜空蔓延至街头巷尾。
沉浸式看剧,让游客“走”进戏里
外地游客喜欢到长沙玩不是新鲜事,但如今会有游客到了长沙特意去看花鼓戏和湘剧。究竟是咋回事?沉浸式演艺正成为长沙风头正劲的文旅新业态,从看戏到“入戏”,沉浸式演艺为网红长沙注入新的源动力。
“沉浸式真的很爽,感觉自己也‘走’进了戏里。结束后大家都在等彩蛋,半天走不出来。”来自江苏无锡的李同学趁着假期,和朋友一起来到长沙观看湘剧《新刘海砍樵》,这部湘剧,以年轻人更加青睐的表现方式,用音乐剧来讲述花鼓戏的故事,但保留了花鼓戏的原汁原味,演出实景融合裸眼3D多媒体技术,配合吊威亚等舞台特技,为花鼓戏赢得更多“流量”。
“车上看戏、沿途打卡、互动拿奖”,长沙戏剧巴士成为这个节假日亮眼的文旅新业态。三条特色线路覆盖全城热门场景,与传统剧场不同,“戏剧巴士”的魅力在于其沉浸感与互动性。在《聂小倩》的表演中,“宁采臣”会和邻座乘客打招呼;《刘海砍樵》的演员则邀请观众一起对唱几句经典唱段。这种即时的、近距离的互动成为最吸引人的环节。
“上车即入戏,人在车里,车在戏里。”来自武汉的大学生王磊和同学们专门规划了一天时间体验戏剧巴士。他表示,亲民票价的让学生群体也能轻松参与,而且“这种形式特别适合拍短视频分享”。
“白天逛景点,晚上看小剧”已成为长沙旅游的新流行语。国庆期间,长沙的小剧场迎来了大量游客,成为夜经济的重要组成。黄兴路步行街的笑嘛屋顶剧场内,脱口秀演员接连爆梗,引得台下观众大笑。开心麻花推出的沉浸式喜剧《疯狂理发店》在长沙已演出500多场,在全国多个长期驻演城市中表现亮眼。
游客愿为“快乐”买单
“平时工作压力大,假期就想找个能彻底放松的地方。”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的刘先生专程来长沙度过国庆假期。
“比起传统的穿着汉服去景点拍个照,我更愿意在一个沉浸式的环境中,感受当时的生活方式。”10月2日,来自江苏的王女士正在和好友一起举着穿着汉服,在长沙市天心区/span>
潭州市集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,位于长沙中心印象城B1层,定位为沉浸式宋风主题市集,以“每一个角落都出片”的标准高度还原了衙门、钱庄、月下祠、长乐坊、城南书院等宋风建筑,通过沉浸式场景和前沿商业设计,为市民游客提供“宋朝一日游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10月2日,潇湘晨报·辣椒财经记者走入潭州市集,映入眼帘的是明黄色古风灯笼、木拱桥、水车、牌坊,仿佛把人带入古代繁华夜市。不少身穿汉服的游客或手持团扇身姿摇曳,或在“校场”体验弯弓射箭,还可以沉浸式参与角色扮演游戏。
像王女士这样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游客不在少数。国庆期间,长沙周边景区凭借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大量游客,烟花作为浏阳的城市IP,持续破壁出圈,吸引粉丝无数。梦幻的“蓝色瀑布”、绚烂的“七彩祥云”、神秘的“天空之门”,浏阳烟花从不缺少多彩的浪漫。
从武汉赶来的谢女士告诉记者,她多次在网上刷到浏阳烟火的出圈视频,这个假期专程赶来观看,“工作生活带来的疲惫感,好像都在这烟花升空的一刹那消散了。”浏阳烟花正用最炽热的方式,承接现代人的情绪暗涌。
咨询机构MobTech研究院发布的《情绪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(2024)》显示,2024年,为情绪价值和兴趣买单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首要理由,占比超过40.1%。情绪价值已成为年轻人消费决策的核心因素。为情绪价值买单、为限时体t/span>
潇湘晨报·辣椒财经记者陈诗娴
举报/反馈龙爵网配资,合肥配资公司,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