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下自己最新思路。
前面一千字是回答的一个龙空提问的疑惑,后面案例是香蕉情绪传递的案例理论解释。
最基础的套路,都是在体现人物的选择上出现的情感冲突和共情。
为什么你写的东西没有情感?
因为你只是在玩期待感,期待感会很爽,但是人物毫无塑造。
比如。期待感爽是这种。
我在一个宴会上,有前女友和富二代反派,遇到巴菲特,富二代宣扬自己跟巴菲特认识,而且炒股能力很强。
富二代和巴菲特上去交流,请求怎么选择股票?
那巴菲特给出一个股票,主角通过系统得知这个股票会跌,然后说对方错了。富二代和身边的人都嘲讽主角跟巴菲特作对,结果股票真的跌了。所有人都震惊。
但是这个人物完全没有任何塑造,它仅仅是期待感上的一个套路完成度。
期待感的深度是非常低的。
人物的塑造深度,期待感如果在地球上是一米的高度,那情感的塑造能达到月球的高度甚至更远。
而写人物。
你写人物的时候想要有情感,那么就必须要有共情,这是最基础的一个。
共情里面的装逼基本上被藏起来了,变成了另一种方式,也就是拯救,或者说主角帮助他人解开他的心结,收下这个人的情感。
一般这时候不会注重描写反派,反而会处处描写这个主角要拯救的配角,他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。
依旧用巴菲特来说。
那这一次的话,我会主角是个小角色,偶遇了巴菲特,巴菲特如今坐在轮椅上,他的生命还只剩下了两天,但身边的人只为他的财富而来,身边的亲人都想要他的财富,被他骂走。然后身边的人都不管他,他坐着轮椅摔倒了,而主角意外的碰到了巴菲特,并且把他扶了起来,“这里巴菲特会各种的用钱让主角来帮他做事。”主角帮他做了,但最终没要这份钱。
然后再是出现在宴会上,富二代打脸的时候,巴菲特宣布钱要给一个人继承,所有大人物来了,媒体来了,最后宣布这个东西给主角。
写大人物的时候就写出他的可怜之处,写小人物的时候就写出他可悲下的伟大牺牲。
很多共情的点,这还只是仅仅是最基础一关。
(这种共情感觉是要用意来领悟,我可以用公式写出一个共情人物,甚至我可以让狗抢屎吃写出共情感,这是为什么?)为什么有的公式写对了,却没感觉?
解释:
我写很多东西的时候都用了一个案例,就是你去相亲的时候,你看到这个相亲的女的,在介绍相亲的过程中,你得知这个相亲女的是个开挖掘机的,而且手臂还受伤了, 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女的有一个重病的父亲,好赌的后妈,她唯一的工资还被后妈抢走了。(男人天生对这类可怜的女人就有拯救感,就有共情感,所以当你写这种女人的时候,读者就会共情)
(为什么我写这个相亲女?因为这个相亲女具备共情,仅此而已,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就像你看到了一个鬼,那么它就真实存在,你只需要去使用这个鬼带给你的作用和感受,而不要去研究鬼到底怎么来的。)
【就算你学会共情的公式,你不用心去感受具体的人物,会给自己和读者带来什么样的感觉,你也写不出东西。】
因为从一开始写作就是为了把脑子里的那种情感传递出去。
当你面对一个人物的时候,你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感?当你看到一个老人被他的子女欺负的时候,你是什么样的情感?
写作就是把你面对这个人物的时候所产生的这种感觉,完美的传递出来。。
你看到了,然后呢,传递出来了。
情感传递的完成度,就是你的水准。
公式是一个完成度,期待感,也并非不需要意,但并不需要那么高,谁都能做到。
比如装逼场景,你有公式不行,比如你知道要在别人面前装逼,需要安排一个反派,安排一个前女友,再安排一个富二代。
那如果你写反派是个乞丐,富二代和前女友正在欺负乞丐,主角正义的跑上来说,乞丐是我的朋友,你不能欺负。
那这种,公式对了,你人物不对,你这个情感素材不对,公式套上去,也是错的,和你在巴菲特面前装“对方擅长的股票”的刻板印象。是别人“最在意的东西”才有价值。
包括悬念,冲突等各种东西。
都需要作者脑子里先有了一种共情的感觉,然后他看任何人物都可以共情。
他如果脑子里有对悬念的感觉,他写任何东西都可以有悬念。
如果脑子里有对冲突的感觉,他在写这个东西写一个人物的时候,必然会诞生出这个人物会出现什么样的冲突匹配上。
案例:你要怎么传递出共情。
比如我写个共情感,我写一条母狗,看着被窝里嗷嗷待哺的小狗,小狗的骨头都瘦出来了,母狗就出去找食物,正好看到马路上有一个鸡腿两眼放光想要上去,结果发现对面出了一条大黑狗,而且身边还跟着两个小黄狗,对着母狗呲牙咧嘴。
这时候瘦的跟骨头的小狗嗷嗷叫母狗,想要让她回去,母狗为了吃的,就要冲上去,结果一辆面包车过来,吓得她后退了。大狗这时候趁机抢到了鸡腿,很得意的要吃。
结果刚才跑过去的面包车,又倒了回来,原来这个是偷狗的,直接一棒子打在大狗头上,两个小黄狗也吓得嗷嗷跑掉。
大黑狗直接吓尿了,嗷嗷叫,母狗上去咬住了这个人,吓得那个人松了手,正好有其他人也来了,偷狗的吓走了。母狗要走,大黑狗叫了一声,用鼻子拱了拱鸡腿,让给母狗。
共情感,意会。
这里你写的时候你用共情的感觉去写,无论是什么东西,哪怕是他抢的是一坨屎,那他也会有感觉。
共情到底是什么?你要用怎么用文字表现出来?其实就是香蕉说的,你怎么把这个情感传递给读者?
那当你写出一个小狗,瘦的跟骨头都露出来了,奄奄一息,这时候你没什么感觉,但也会觉得有点可怜,但你加入了母狗在旁边看着,这时候就有了一个“情感关系”没有父亲的母子。
你先有了【共情的思维】写的时候,就会用细节补充这种共情的(完成度)
“意会不可言传”,当你看到了一对生病可怜的母子,你希望“她得到什么样的结局”,肯定是希望有好的主人收留,或者说很多人给她送肉吃。这就是你脑袋里的情感,当你捕捉到这个“情感”,你就会明白怎么写了,只是你平常没有去捕捉,光去想公式了。
你可能会想出现一个什么恶霸,还有贷款,还有医生欺负这对母子,让读者拉起仇恨,这没错,能赚钱,但“太假了”,你写作终究是要往上走,往更深的一步走,你就要让他如何变得真实。
母狗去抢夺这个大狗,就像之前说的,强者有可怜之处,配角也会遇到问题,主角一定是帮助他解决问题,母狗帮助大狗救下来,得到了预先设定的“奖励”也是读者最期待的好结局。
而中间,母狗和大狗的冲突,自然就藏在里面,仅仅用了“三次关门的方法”,后面我细说。这很简单,就关三次门就是冲突。
“当然除了真正的终极反派,必须杀的就不说,但写作中,大部分不需要杀,除非是专门的复仇无敌杀人”
悬念感
什么是悬念感?我写过的,暗示和展示留白。
你要怎么“传递出悬念”
你写悬念的时候,你先要明白什么是悬念,就要用你的生活中的情感去抓捕,去感知。
暗示是悬念的基础。
你洗头的时候有没有恐惧?你鬼压床的时候有没有恐惧?你一个人走在小巷上面,如果身后传来声音,你会不会回头看?
这些都是心里在暗示。
你也要暗示读者,制造出悬念感,当你有了悬念感,写东西自然会有氛围。
先要有一个大暗示,然后各种细节,填补这个大暗示来临了。暗示这个东西我写过好多次了。
主角回到家,物业说附近有个杀人犯,让主角有点小心,他们小区刚死了个人,晚上关好门窗。
主角回家开门,发现门把手有点松,但没在意,然后又看到水杯的水是满的,他又疑惑,早上的时候记得是喝了的。每一次思考的时候,又需要“三次关门”打断主角思考,比如女朋友,家人打电话。主角在打电话的过程中,楼上要传来咔嚓一声响动。
这就是一个大暗示,具体的人物,加小的暗示,男主角起了疑心,拿起武器往楼上走,并且报了警。“这时候我会写,刚好警察来敲门”主角又被打断,然后又去开门。警察说杀人犯已经抓住了,不用担心。
警察走了后,主角去休息,结果楼上又传来响声。
悬疑的悬念基础,就是暗示,至于三次关门,是为了调动情绪的必要配合。
悬念要比共情难理解,但它的效果也是最好的。(因为日常生活很少遇到悬念的情感,除了闭眼洗头和鬼压床的恐惧,还有考试成绩没下来)
就像香蕉说的要传递情感,传递你的这个情绪,那悬疑这个情绪要怎么传递呢?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你有了大暗示+小暗示+三次阻碍的公式,就会传递这个情绪。但得意上领悟。
那么我说的这个“意”,就需要你动脑子去感受,然后总结出公式。。而不是单纯的用公式你用不出来。
你得先有内功,才能够把招式打出威力,要不然公式就是花架子。
这个冲突,共情,悬念,节奏的感觉就是内功,他就在你的脑子中,怎么会不知道呢?怎么会找不到呢?怎么会不明白怎么用呢?只是太在意公式而忘掉了这个东西。
大部分人用公式能写出来东西,并不是因为他有了这个公式,而是他脑子里就有这个“意”,只是很多老手作者自己都不知道,或者知道了也没有深究过,因为只要能用就行。
节奏:三次
说下节奏,就是悬念+三次关门。冲突+三次,就会形成节奏。
三次关门,就是阻碍,但需要意会,不是单纯阻碍。(更具体的说,是让读者得不到他想要的。而不是主角所遇到的阻碍。)
关门这个理论是从一个书上看来的,我忘了是哪本书,大概意思就是,主角的领导让他去送一个资料,主角去敲这个门的时候,没人开门,主角以为没人要走,结果门里面传来人说话的声音,主角又去敲门开口说话,结果人家根本没理主角。
这个就是节奏的基础,节奏不是独立存在,而是辅助冲突和悬念,共情,期待感等各种东西。
为什么你总觉得其他的作者都在拉扯期待感?而不快点解决,就是为了这个节奏的情绪推进。
你领悟了这个期待感,共情,还不够,你要明白这个三次节奏是把这个情感传递最大化的一个基础。
比如,我写过,一条狗去抢这个屎吃,一条二哈,乐呵呵的跑到马路边,看到路边有个屎,想上去吃,结果路过一辆车,吓得他不敢上,这就是一次关门节奏(读者希望看到狗吃屎,但是你要阻止读者得到这个结果),等这个车走的时候,读者觉得啊,终于又可以吃到这狗屎了,结果二哈抬头一看,啊对面有一条大黑狗,读者的愿望又落空了。这时候情绪就很大了,第三次就是最后的大决斗。
你看这个三次节奏(记住这个节奏不是说非要给主角增加一个阻碍,而是你预先设定了一个读者想要的愿景情感目标,然后让读者每次都感觉要得到的时候,又因为意外而得不到。)
你看我上面写主角,回家发现家里有异常,然后读者的愿景就是希望主角拿着武器上去看看,他虽然害怕这种感觉,但是又很期待这种的情感,这是悬念。
读者也不知道他要期待什么,就是单纯的想要看主角上去看看到底是什么。
你要是真让主角上去了,读者就不乐意了,读者就是想被玩弄。所以我就安排家人打来电话,这是一次打断主角去关注那个楼上有声音的愿景,让读者落空一下。然后第二次主角关注了要上去了,结果警察又来了。
那第三次主角拿着武器上楼了,看到了,窗帘在动,直接拿着木棒,打过去,结果发现还是空了。没有这回事。完全就是戏耍读者。
读者想要的就是这种感觉,这就是悬念。
这就是香蕉的情感传递论。你自己脑子中先要理解这种情感。
你有了这个情感以后,你无论写什么东西,他都会带有这个冲突悬念等等各种。
这个东西很难解释,只能看你自己的天赋领悟了。
人物基础:共情。悬念基础:暗示。期待感基础:前置信息,这些再加上让读者愿景落空的三次节奏,足够情绪最大化传递了。
你要是牛逼,来四次五次都行,但这没必要,重点是塑造人物和故事内容,让读者对这个人物“产生更大愿景”
最后再说一说,关于人物塑造到底是什么?
人物塑造的基础:就是对这个人物有更大的愿景,你为什么要期待他修成元婴?你为什么要期待这个人物成为皇帝?你为什么要期待这个人成为你的女朋友?
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你觉得他的品质,他的塑造,他的性格,他的实力,他的条件和因素,最适合当皇帝,最适合当贪官。
所以读者会喜欢这个人物,就是对他有愿景,但不是唯一,只是我的视角,人物塑造深度很深,方法很多很多。不像悬念期待感这种可以公式总结。
但有一点没错。
“用意去看小说里的人物,感受读者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,用意感受这个人物传递的情绪是怎么【形成的】”
4500字写累了,不写了。
说的很清晰了。刷短视频的时候,有个猫盯着老鼠,一动不动的视频,就有“悬念感”捕捉这个。
看一个女人可怜,就会有共情感,你刷任何吸引你的东西。都具备写作中需要的因素。
提炼出来。变成自己故事。
=
补充一下,为什么对这个人物有愿景,比如这个人想要天下人人如龙,主角的系统是贪官系统,但主角却用系统漏洞做正义的贪,去贪这些贪官的钱,而这个世界都是贪官,读者天然就期待主角成为最大贪官,这就是最大愿景。
这个情感也是现实人所“幻想的没有贪官的世界的愿景”
为什么期待主角成为强者?因为这个天下被魔兽各种欺负,凡人只能被屠杀,强者能生存,但强者不愿意杀魔兽,还和妖兽结合欺负底层,而主角有系统加点,可以打破极限,拯救世界,读者就会有这个愿景,就期望主角最终的方向。
这个人物就立住了。读者对他有最大愿景。也是一种理念,就像某个伟大的人那样,做出所有人期望的愿景。
没有这个愿景,这本书就上不去高度,订阅也就卡着,单纯希望主角变强,打破困难,而没有愿景和期望。
就像婚姻,只是为了生活过日子,没有一点期待,过一天是一天,也就很难撑得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龙爵网配资,合肥配资公司,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