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征那个年代,川军四十三军军长郭汝栋接到蒋介石的命令,带部队去追击红军。1935年春,红军进入贵州地区,行军速度不快,因为队里有不少伤员,还带着一些当地老百姓。郭汝栋的部队连日急行军,很快就接近红军尾部。侦察兵回报说,前方红军就在视线范围内,马上能追上。部队副官准备战斗,参谋也催促开打,因为这是蒋介石亲自下的追击任务。
郭汝栋下令全军停下,原地埋锅做饭。副官觉得奇怪,因为红军眼看就追上了,再耽搁就跑远了。参谋提醒郭汝栋,这事传到蒋介石耳朵里,可能要挨批。郭汝栋坚持决定,部队开始休整吃饭。部队已经连续行军近两个月,补给中断,很多士兵饿肚子,甚至啃树皮。蒋介石当初答应提供补给,但实际没到位,部队成了疲惫之师。
郭汝栋考虑,如果现在打起来,伤亡会大,因为深山里没野战医院支持。之前在贵州打过一仗,伤员死亡率高,一仗死200多人。部队武器老旧,多是光绪年间的步枪,子弹短缺,打一枪都心疼。饭做好了,是稀饭,但士兵吃得开心,这是最近一个月最好的一餐。红军趁机走远了。
展开剩余59%饭后,郭汝栋下令继续追击,部队行动速度快,又追上红军。但郭汝栋没下令开打,让部队跟在后头,保持距离。这样跟了两天,没开一枪。两天后,部队到落马坡小镇,用银元换粮食和药材,补给伤员。准备好后,再次出发追击。
追上红军后,郭汝栋下令开枪,但战斗没打起来,红军主力完整撤离。郭汝栋带部队往回走。返回途中,年轻士兵不满,认为军长没本事。老兵解释,军长这么做高明,是为保全四川士兵性命,避免无谓牺牲。
郭汝栋是四川军阀出身,名义听蒋介石命令,但不想和红军死拼。一方面不想让川军士兵白死,另一方面知道蒋介石用意在消耗四川军阀实力,顺便进军四川。郭汝栋阳奉阴违,最后发电报说激战未果。蒋介石知道内情,但没补给到位,也没追究。
郭汝栋和郭汝瑰是堂兄弟,郭汝瑰早期在郭汝栋部队潜伏,郭汝栋有所察觉,但没为难。郭汝瑰后来回忆,二弟告诉他,郭汝栋追击红军时,前卫报告追上,就下令埋锅造饭,吃饱好打。饭后红军远去,又追,这样追追停停,把红军送出四川。
这个事件反映出当时军阀的生存之道。蒋介石想借追击红军削弱地方势力,郭汝栋看透这点,不愿当炮灰。部队补给问题严重,追击过程实际是饿肚子打仗。郭汝栋选择休整,保全实力,避免硬仗。三年后,1938年,郭汝栋率川军抗日,武器落后,但顶日军坦克拼命。1949年后,郭汝栋留大陆,1950年代参与地方工作,1977年逝世。
发布于:吉林省龙爵网配资,合肥配资公司,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